中國山水畫的真精神是什麼,是自然向人的親近,是人對自然得擁入。


中國山水畫的發展,就是這種精神的演進史。




 


最早在魏晉,「其畫山水,則群峰之勢,若細飾犀櫛,或水不容泛,或人大於山。這是以人為主位,以山水為陪襯的時代,山水精神還沒有達到自覺。


 


唐代畫家張璪「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」。這是山水精神與人的精神歡然擁抱、交契合一的時代。宇宙山川的廣大存在,提昇為人的生命存在。


 


再接下來便是宋元文人山水畫,發明了「空白」,創造了「水墨」,突出了詩意,也突出了大自然山水中人的精神性意味。


 


這同樣是以人為主位的時代,但這裏的「人」,已經充分地對象化為山水,已經全面擁有了宇宙現象背後的美。這裡的「人」,憑藉著無限豐富的「空白」,憑藉著無限深遠的「水墨」,憑藉著高度成熟的詩美學,真正將物質的存在,轉化成了心靈本體的存在。


 


因此,這是山水的本質與人的生命詩情融合的時代。





 



這就是中國山水詩中跳動的靈魂。山水畫的歷史發展,正是中國人的生命意識,漸漸在山水自然之中洗沐、陶養自身,然後突破山水形質的拘限,完成自我本質的歷史。


 


因此,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山水畫,不僅不像西方風景畫那樣,忠實地執著於對外在客觀景象的模擬,而且要突破外在客觀景象的形質的存在。


 


只須以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提出的「平遠概念為例,即可看出這種觀念得自覺。


郭熙於「高遠「深遠」、「平遠三遠之中,特重「平遠」:「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」。這一概念的提出,影響深遠。


 


平遠的山水,使山水的形質得以破除,使蘊含在山水形質中的靈,與人的精神相接通,由有限的存在,導向若隱若現的無限的存在,在無限的存在之中,達成人的心靈最充分的解放與最自由的安頓。用一句最顯豁的話來說,就是人的生命意識,以及那在山水中沐浴那被塵煩所污俗了的心靈,真正找到了精神家園。




 


在山水詩一種常見的寫法裏,可以見出上述山水畫蘊含的那種精神。


這種寫法,即由眼前有限的山水風景之中,生發出一種「意之所遊而情脈不斷」,「遠意,生發出心靈的遠遊、鄉關的夢寐。如


 


野水參差落漲痕,疏林欹倒出雙根。


扁舟一棹歸何處,家在江南黃葉村。/蘇東坡《書李世南所畫秋景》之一


扁舟搖搖,鄉夢悠悠,這一份遠意,又見於明人謝縉的《題畫》


 


楊柳人家白板扉,蘋花開處水禽飛。


扁舟記得江鄉路,蟹籪魚罾對夕暉。


故園水鄉,熟悉的水路,夕暉中親切的漁家風物,整幅小景充滿了多少溫馨!


 


 


鴝鹆多情語曉風,惱他枝上白頭翁。


分明一段江南思,烟雨樓台似夢中。/僧德祥《題畫》


這鄉關之思,又是何等的溫柔飄渺如夢如幻。


 


最為明確說出「家園嚮往的一首詩,大概要推尤袤的《題米元暉瀟湘圖》第二首:


 


淡淡曉山橫霧,茫茫遠水平沙。


安得綠簑青笠,往來泛宅浮家。


正是寫出了那困頓挫折的生命嚮往皈依的精神鄉關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滄海一聲嘯 的頭像
    滄海一聲嘯

    林滄海的部落格

    滄海一聲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